.jpg)
商品价格 上涨,美联储会加速收紧吗? 随着商品价格的显著上涨,通胀成为当前海内外宏观环境的重要变量和 市场的热点话题,也成为市场认为影响美联储 货币 政策的重要因素。
对于不同国家/地区而言, 大宗商品价格是内外通胀预期一致的基础。
而对于市场机构与海外央行等政策制定者而言,商品 价格上涨有着不同的含义,一方面,市场较为直接地将商品价格的上涨等同于通胀,将短期所见的情况线性外推至在长期;另一方面,央行强调CPI、核心CPI指标作为衡量通胀的关键指标,并且强调关注通胀的持续性和长期性。
这使得市场和政策制定者在进行广泛的讨论。
当前情景的一个特征是供、需分别受到疫情和政策等不同因素的影响,各自发生变化,在这种情况下,美联储政策预期面临着两难困境:如果疫情恶化,那么供给恢复进一步受到约束,通胀乃至滞涨成为市场对于货币政策担忧的重点;如果疫情好转,那么 经济复苏将使得货币政策维持宽松的必要性下降。
经济复苏带来的政策转向无可厚非,但是通胀是不是会成为当前美联储加快政策转向的助推剂呢? 在经济复苏的大趋势下,美联储下一步的政策举措是货币政策正常化和削减月度购债规模(Taper),在《美联储政策的“两难”与Taper的潜在影响》中,我们已经分析了2013年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对于全球资本市场和新兴经济体的影响,本次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的方式与顺序路径将与2013年接近。
不过,当前与2013-2016年相比存在较大差异,2011-2019年的强美元环境下,大宗商品价格处于下行周期中,而我们认为美元周期的影响或决定了诸多资产价格的中期趋势,因此对当前的参考意义或有不足。
我们进一步回顾了 2003-2005年美联储进入一轮 加息周期的过程中,美联储对商品价格和通胀的看法。
90年代末,美国互联网泡沫不断累积,IT投资快速增长,经济走向过热。
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、美股大跌,叠加此后爆发的“911事件”,美国经济陷入衰退,美联储连续降息,直到2004年5月,美联储才重新进入加息周期,在本轮加息周期中,美联储通过17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%上调至了5.25%。
我们梳理了美联储货币政策声明中货币政策的操作和对经济、通胀等问题的讨论。
回顾2003年开始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时期,美联储政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: 第一阶段:2003.1-2003.6,加大宽松; 第一阶段:2003.8-2004.5,维持宽松; 第三阶段:2004.6-2006.6,进入加息周期。
而对应来看,我们发现大宗商品价格涨幅最大的阶段实际上为第二阶段,CRB现货指数上涨22%,而美联储在这近10个月的时间内一直选择按兵不动。
而在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并连续加息的2004年6月-2006年6月,CRB现货指数上涨10.2%,涨幅低于第二阶段。
甘氏理论分析的迷人之处在于,甘氏对市场重要顶部或底部的预测非常准确。
关于预测的见顶和见底时间, 甘恩当然在图表分析上下了不少功夫。
他在书中介绍了三种重要的方法,颇值得 投资者参考。
首先,甘恩认为,通过对过去几十年的市场走势进行统计,研究市场重要 顶点和底部出现的 月份,投资者可以知道市场的顶点和底部往往出现 在哪个月份。
他特别指出,将趋势运行的时间与统计的月份进行比较, 就可以很容易地掌握市场顶和底的时间。
其次,甘志强认为,必须密切关注市场的重要顶底 纪念日。
在他的研究中,市场出现转折,往往是在历史高点和低点的月份。
周年纪念日的意义在于,市场经过重要顶、底后的一年、两年甚至十年都是重要时间段,值得投资者关注。
三、重要消息日,当某些市场消息进入市场时,市场会出现剧烈波动。
比如:战争、金融危机、贬值等,这些日期的纪念日一定要特别注意。
另外,分析师要特别注意消息进入市场时的价格水平。
这些价位往往是市场的重要支撑位或阻力位。